<p id="ghwxs"></p>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主頁>消費警示提示

      聚焦雙11•購物更有譜 |社交銷售存四大亂象 這些陷阱要當心

      發布時間:2023-11-4 12:20:02    信息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作者:李燕京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李燕京)看微博時,會在不經意間看到一個商品鏈接;閱讀公眾號、個人筆記時,會發現整篇文章不過是一個精心策劃的帶有商品鏈接的推介稿;瀏覽朋友圈時,不但會看到突然蹦出來的商品廣告,還會看到微商們推送的商品鏈接……社交平臺因為其便利性,成為很多網絡商家銷售商品的渠道。這些商家散落在各大社交平臺中,隱秘而龐大,且流動性強、監管難度大,社交銷售中的侵權行為屢見不鮮。

      亂象1:夸大宣傳忽悠人

      西安一位家長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她在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一則高考提分的推廣文章,宣稱參加其組織的學習,“每個學生單科提高30—50分以上,應屆生上岸率100%,名校錄取率達到70%以上”。她交了2000元學費后才發現并沒有宣傳的“一對一”教學,只是收到些電子版練習題。當她通過微信聯系商家時,根本無人搭理。

      北京一位保險推廣人員向記者透露,網絡推廣必須夸張,否則吸引不到消費者。例如不少保險人員會在自己的朋友圈等社交賬號中發布保險產品的推廣文章,用“產品銷售非常好,最后一天,盡早配置”“這個產品投保人獲利非常高,趕快買,以后就沒有這么高回報的保險產品”“20家公司重疾險保費大比較,這款最優秀”等表述增加吸引力,但事實不一定如此。

      記者調查發現,夸大其詞是社交銷售中引誘消費者掏錢最常見的手段。網文推廣公司尼克科技公司負責人尚霖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社交平臺上的商家往往存在短視行為,如果其賬號遭到投訴或是被封號,他們會再開一個賬號接著發文章、小視頻。因為忽悠消費者被處罰的成本低,所以社交平臺上各種不實廣告總是屢禁不止。

      天津四方君匯律師事務所律師吳子畏表示,推廣商品的文章屬于廣告,因此內容要符合《廣告法》的規定。例如,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保證性承諾及利用受益學生名義作證明的,都違反了《廣告法》有關規定。

      亂象2:違規售賣違禁品

      記者發現,在社交平臺上,一些商家不但出售明確禁止網絡售賣的煙花爆竹、電子煙等產品,連違禁藥品都敢銷售。

      北京一位消費者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她在社交平臺閑逛時,看到有賣煙花爆竹和電子煙的商家。煙花爆竹的銷售者表示,產品可以同城送貨,保證質量不傷人。電子煙的銷售者則神秘地說不要問有沒有銷售許可證,商品保證質量,成年人、未成年人都有買,沒有任何人退貨。

      但社交平臺不是法外之地,違規銷售產品同樣會受到嚴厲的懲處。記者了解到,湖北漢川市張某在2016至2022年期間,多次從國外購入大量減肥藥,并通過微信平臺、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發布減肥藥廣告,向多個省份的顧客銷售,涉案金額達18萬余元。經武漢海關技術中心檢測,該膠囊內檢出“芬特明”(屬于國家管制的第二類精神藥品)、“地西泮”(又名安定,屬于國家管制的第二類精神藥品)等物質。這兩種成分會導致服用者情緒低落、厭食、作息顛倒、頭暈、心慌、口渴、腹瀉、尿頻等癥狀,且只要停藥就會暴飲暴食,體重迅速反彈。后經湖北省孝感市市場監管局認定,張某所售國外減肥藥為假藥并被執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尚霖則提醒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購物一定要多個“心眼”。要有辨別能力,不是什么都能買。

      亂象3:銷售欺詐坑害人

      網購中存在的各種騙術,在社交平臺銷售中都可以看到,其中不乏一些惡劣的詐騙行為,使得消費者損失財產的同時精神還受到驚嚇。

      網友“勤快大叔”告訴記者,他在微信朋友圈推送的一則廣告中申請了一個虛擬手機號碼,并進行了兩次充值,共150元,但該電話卡始終無信號,不能使用。在與該電話卡的客服溝通退貨過程中,客服一直推脫不給退款,還拒絕提供該電話卡銷售方的信息。緊接著,他就發現該公眾號因欺詐被封,根本找不到銷售方了。

      另一位網友則表示,今年9月,其家人被微信朋友圈一則彈窗廣告吸引,內容是“同城快修到家防水補漏”。點擊廣告中的公眾號就可以約師傅上門服務。預約師傅上門后,對方保證1000元以內完成施工作業,沒有簽訂合同就開始施工,結束后師傅卻要收取6800元,并威脅其家人如果不給錢就不走。因為怕鬧事,該網友的家人掃碼支付了5000元。事后,在網上查詢發現此為強制消費的騙局,有不少消費者被騙。

      吳子畏分析指出,社交銷售一般單筆金額不大,較難界定其一段時間內欺詐所獲得的資金總額,因此很難給予較高處罰。因此,網購時,消費者一定要選擇正規的購物平臺,切忌私下聯系,將錢款直接轉給對方。同時,不要點擊來路不明的網頁鏈接,不掃描陌生人發的二維碼。如不慎被騙或遇到可疑情形,一定要保存好證據并立即報警。

      亂象4:售后缺失困擾多

      在社交平臺上,盡管多數商家都能夠保證商品品質,也可以退貨退款,但是仍舊有一些商家完全不提供應有的售后服務,給消費者帶來了困擾。

      網友“金桔”對記者說,她在微信朋友圈買了一件外套,因不合適要求退貨。商品寄出6天、物流顯示對方已經接受,但就是收不到退款,她催促商家也得不到回復。

      微信團購的團長寶子媽在微信里做了5年的團購團長,對于社交銷售算是了解。她告訴記者,社交平臺的商家不同于大的電商平臺,人員構成比較復雜,平臺監管力度也不夠大。他們中有制造商、品牌代理商、門店的銷售員,這些商家十分正規,他們的售后服務政策與大電商平臺基本一致。但社交平臺上也有個體商戶,這個銷售群體良莠不齊,一些依靠低價吸引消費者的商家退貨量比較大,售后服務壓力也比較大。

      記者注意到,對于社交銷售存在的問題,有的平臺已經開始制定相關規則對其進行規范。微信發布關于頭部“自媒體”賬號對外展示實名信息的公告,明確賬號注冊主體為個人類型的將顯示注冊人真實姓名,機構類賬號顯示企業、機構名稱,相關實名信息可在賬號資料頁進行查看,增強頭部“自媒體”賬號可信度,便于公眾對公共利益進行監督。

      《視頻號櫥窗達人不正當營銷實施細則》在今年也進行了修訂,新增了有關“價格違規”的規定,若通過直播畫面、口播內容以超低于市場均價的價格宣傳推廣商品,將被定義為價格違規的惡意引流營銷行為,并且公布了常見違規的場景。

      聯系我們 | 互動平臺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投訴、咨詢電話:0898-66767702 66508917 郵箱:hn66767702@163.com
      版權所有:海南省消費者委員會 瓊ICP備13000472號 地址:?谑兴{天路7號省工商大廈4樓




      亚洲第一网,精品久久免费视频,AV小说天堂,自拍偷区亚洲综合图区12P

          <p id="ghwxs"></p>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